blog

bloggerads

贊助

2014年12月31日 星期三

〈北部〉廢水變黃金 紙廠氫電池解決空污


〔記者王錦義/花蓮報導〕東華大學、中華紙漿及民間電池業者合作,回收製漿用藥劑中的電解食鹽水純化出高濃度氫氣,再製成氫電池供氫能機車使用,昨在華紙舉行「氫能源示範基地」剪綵,校長吳茂昆說,氫能經濟環保且具前瞻性,未來大力推廣,可提升台灣能源自給率,解決能源危機。
  • 東華大學、中華紙漿及民間電池業者合作,在華紙成立「氫能源示範基地」,並推廣使用氫燃料電池的電能車。 (記者王錦義攝)
    東華大學、中華紙漿及民間電池業者合作,在華紙成立「氫能源示範基地」,並推廣使用氫燃料電池的電能車。 (記者王錦義攝)
主持研發的東華大學能資中心主任黃得瑞說,製紙需要大量的水,過程中每年會產生四百五十噸氫,運用「純化」技術回收副產物,直接提升為最環保乾淨的氫能源。

一顆電池 供機車行駛170公里

目前氫氣製造兩大來源分別為石化燃料的重組與水的電解,石化燃料所產生的氫氣,純度僅百分之七十五;華紙花蓮廠電解純化的氫氣純度高達百分之九十九以上,成本相對低廉,極具發展潛力。
黃得瑞說,氫氣分解排放後只會產生水氣,徹底解決空氣污染問題,一顆使用低壓氫的燃料電池可供機車連續行駛一百七十公里,動能良好,燃料電池的運作方式與電瓶相似,只要持續供給氫氣與氧氣,燃料電池就能一直發電,若能大量推廣,將可提供台灣的能源自給率,不必再依賴進口。
吳茂昆說,華紙一年可生產四點二公噸氫氣,足以生產九萬三千罐低壓氫氣存儲罐,就能讓一輛氫能機車連續繞台灣近兩千圈;未來若用風車等再生能源的電力電解氫能,省下目前電解耗費的能源,產生的能源將源源不絕。
華紙董事長黃鯤雄說,台灣低壓氫氣存儲罐研發領先全球,隨著技術成熟,花蓮「氫能源示範基地」可望逐漸擴大規模,形成氫能產業聚落,並建立商業化運行模式,帶動氫能經濟蓬勃發展,未來甚至在便利超商就可換購燃料電池的氫氣存儲罐。

能源局推動低溫廢熱發電

將廢熱變黃金!在經濟部能源局支持下,國內精密機械關鍵零組件專業製造廠東培工業與工研院昨(30)日共同宣布,雙方合作設置的20kW有機朗肯循環(ORC)低溫廢熱發電機組正式運轉,成為節能減廢又賺錢的環保利器。
工研院綠能所何無忌副所長表示,工研院這項有機朗肯循環(ORC)溫差發電技術,結合國內機械、電機、冷凍空調、熱交換器、控制器等廠商的領域專業技術和產製能力,研製關鍵元件,建立系統設計整合技術,為台灣中低溫發電產業奠定發展基礎。
ORC技術可以回收80°C~300°C的工業廢熱,目前成功開發10瓩、50瓩、60瓩螺桿機ORC發電系統,機組性能穩定,效能亦達國際水平,更可配合產業規模作客製化設計。
能源局表示,ORC溫差發電技術可應用於中低溫工業廢熱外,亦可應用於再生能源,包括:地熱溫泉、太陽熱能及生質熱能發電。高溫工業廢熱回收技術目前已經相當普遍,但佔比達60%的中低溫(300°C以下)工業廢熱更需要有效的回收利用,全台灣中低溫廢熱發電應用預估有730MW的規模,市場極具發展潛力。
能源局目前在工業界正積極進行ORC成果宣導與技術推廣,推動國內製造業投入低溫工業廢熱發電,東培示範電廠的運轉是國內低溫型工業廢熱發電重要里程碑。據了解,繼東培之後,包括台化、唐力等企業都將陸續引進ORC機組,達到落實產業節能、能源使用效率提升、溫室氣體減排之效益。
東培工業總經理陳文傑表示,中壢廠區的淬火爐生產線,平均油溫低於120°C,熱能回收不易。看中工研院低溫熱能發電ORC技術,可大幅提升效益與降低成本,去年中壢廠區引進20瓩發電機組,為東培貢獻17瓩淨發電量。展望未來東培在全球化布局下,率先跨出製程綠化與節能的腳步,成為國內製造業投入低溫工業廢熱發電的領頭羊。
工研院綠能所指出,東培設置的20kW有機朗肯循環低溫廢熱發電機組,以每年運轉時數6000小時估計,ORC發電機組全年可為東培廠區產出約10萬度電,年省電費約25萬元,年減碳量達62公噸,相當於1/6座大安森林公園碳吸收量。包括機械、化工、電子、造紙等各種產業,只要製程會產生300°C以下中低溫廢熱者,都可採用ORC發電,成為節能減廢又賺錢的環保設備。

2014年10月24日 星期五

交大找到低功耗節能電子元件 未來讓我們跟行動電源說掰掰~

  • 交大找到低功耗節能電子元件 未來讓我們跟行動電源說掰掰~


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荊鳳德教授找出超低功耗快速上升電晶體及單電晶體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將減低未來的積體電路功率達10倍之多,實現行動裝置10天充一次電的期望。照片來源:交通大學
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荊鳳德教授。照片來源:交通大學
電子元件尺寸將在六年內微縮至量子力學的極限,改善元件功率消耗達到節能效
果成為未來發展趨勢。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荊鳳德教授團隊找出超低功耗快速上
升電晶體及單電晶體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將減低未來的積體電路功率達10倍之
多,實現行動裝置10天充一次電的期望。研究成果刊登為IEEE Newsletter通訊封
面故事,更受邀發表技術簡介「節能電子元件的趨勢」於2014年的IEEE通訊。
依國際技術藍圖所示,新型「鰭狀電晶體」的微縮在2016年7奈米時即遇到技術瓶頸,
因電晶體的電性通道長度只有3~4 奈米,造成電子的直接量子穿隧以及無法容忍的
漏電流,因此必須發明出超越鰭狀電晶體的電晶體。然電晶體從
Bardeen, Shockley & Brattain於1948年發明以來,任何大幅的改良如高介電係
數電晶體及鰭式電晶體,均十分困難且重要,這也是IBM近日宣布投入30億美元於
7奈米技術的原因。

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於2015年也會遇到技術瓶頸。DRAM是由一電晶體

與一電容組合而成,相較電晶體,電容的漏電流導致額外的功率消耗,因而消耗了
系統晶片大量的功率。雖然有介電值高達100以上的鈦酸鍶等材料,然其需使用較
厚的介電層減低漏電流,無法填入愈來愈小的DRAM中,只好轉為增加電容的高度
方式來製作DRAM。目前DRAM電容的高/寬比已接近製程極限,須研發出新的結構
設計。
目前減低電晶體漏電流的方法是降低電壓,然而低電壓電流輸出亦隨之減少,造成
積體電路的速度減慢。荊鳳德教授的研究團隊利用鍺電晶體,以鍺取代傳統矽作為
傳導材料,擁有較矽電晶體遷移率高2.6倍之重大優勢。鍺電晶體可使未來的電晶體
工作電壓從目前的0.7伏降低至0.35伏,功率改善及節能減碳達4倍之多;較Intel的
砷化銦鎵電晶體更低漏電流、較少光罩數,但獲得更簡化的製程以及低成本、高良率。
雖然使用高速材料的鍺電晶體可降低驅動電壓、功率及漏電流,仍無法達到張忠謀
董事長於2014年台灣半導體協會喊出的「10倍功率降低」目標,因電壓降低的極限
為電晶體開啟時的電流/電壓上升速率。為了解決此問題,普渡大學博士生Salahuddin
(現加入UC Berkeley胡正明院士團隊)及 Datta教授提出新物理機制
「負電容電晶體」;此系列理論與模擬論文已發表,卻由荊鳳德教授研究團隊完
成第一個成功的電晶體,使用高介電係數氧化鉿鋯的「鐵電效應」,形成等效負
電容,達到電晶體開啟時電流與電壓皆快速上升,速率遠快於目前的電晶體。此
突破將減低未來的積體電路功率達10倍之多,達到節能行動裝置可10天充一次電
的目標,進而改善人類的生活方式。
此鐵電效應亦可形成記憶功能。研究團隊發表的氧化鉿鋯電晶體DRAM為單一電
晶體結構,與目前電晶體完全相容,可與電晶體微縮至7奈米,而速度快上目前
DRAM千倍,相較IBM2014發表結合運算記憶功能的記憶體處理器─神經元類
人腦,更簡單且更先進。
這項重大突破未來將對超低功耗的積體電路技術及節能減碳帶來革命性的影響,
荊鳳德教授也邀請IBM資深經理、東芝首席研究員、UCLA、UC Berkeley教授
組成IEEE電子材料技術委員會,共同推動此創新超低耗能電子元件。
文章來源:交通大學新聞
稿

2014年9月20日 星期六

建築節能改善 每年節省電費2.5億元

  • 建築節能改善 每年節省電費2.5億元

  • 大成報-

【本報訊】近日全臺連日高溫,讓供電也跟著吃緊,節能建築成為解決能源危機的一大契機,內政部除了已推動新建的建築物取得綠建築標章外,從92年開始也推動改善既有建築物的能源效率,迄今已完成290案,花費約10億元經費,總計改善成效每年約可節電7,266萬度,節省電費約2.5億元,平均4年即可回收成本,不僅節能減碳,也節省費用。
內政部表示,自88年推動綠建築標章制度以來,迄今已有4,654件建築物獲得綠建築標章或候選綠建築證書,對於建築節能減碳的成效相當顯著。除了新建的建築物外,為使建築節能減碳效益擴及既有的建築物,建築研究所自92年起也推動「建築能源效率提升改善計畫」,針對中央廳舍及國立大專院校選擇具改善潛力的既有建築物,進行節能改善示範,以引導建築物進行節能改善,達到提升既有建築物能源使用效率、減緩都市熱島效應、及帶動國內相關綠能產業發展的目標。
尤其以建築物空調系統等主要耗能設備,進行實際的節能改善工程,採用最新節能技術及能源管理系統等,成效極佳。以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為例,經導入智慧型運轉策略,並將原儲冰式空調系統改為變頻式融冰系統,改善經費約300萬元,每年節省約220萬元電費,回收年限約1.4年。此外,這項計畫的推動,也帶動我國中小型能源監控系統BEMS公司的興起,突破國外大型監控廠商寡占的局面,甚且有能力拓展業務至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地區,對於節能技術推廣應用及帶動國內相關綠能產業發展,均有顯著效益。
內政部指出,由於目前節能補助計畫對於為數眾多的建築物,無法全面兼顧,為擴大推廣應用,建築研究所特別將這些實際驗證後具高效率節能的技術,彙編為技術手冊,民眾可至建築研究所網站(網址:http://www.abri.gov.tw/)下載專區內「各式表格」項目下瀏覽查詢。
今(103)年8月間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也特別針對用電密度(EUI)相當高的醫院,於北中南分別辦理醫院建築節能技術講習,獲得各界廣大的迴響,充分發揮建築節能改善推廣應用效益。未來,建築研究所將持續加強各項節能技術研究,尤其是結合ICT等智慧化相關設備應用,以進一步達到節能與健康舒適兼顧的要求,並擴大普及既有建築節能改善,以提升節能減碳效益及強化綠色產業發展的雙贏目標。

2014年9月17日 星期三

雷神移動科技 推免燃料發電機系統

雷神移動科技昨(17)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發表全新推出的「免燃料發電機系統」,首創無須外部添加燃料的全天候自動發電系統。
該公司營運長郭達馳表示,「免燃料發電機系統」是利用電池組啟動馬達帶動偏心墮輪產生離心力,同步啟動發電機產生電能於運作中回饋電力,並輸送至驅動器使偏心墮輪維持高轉速持續發電,當轉輪機組轉速提高至一定轉速後,使發電機組產生最大發電量,產出之電力會同時電力回充至系統內,當系統偵測到轉速不足時,系統將起動馬達,提高轉輪機組之轉速到設定的轉速,以此原理不斷運行,達到電力產出的目的,無需外部添加燃料,自體供應且產出日常所需的能源電力設備。

2014年9月3日 星期三

歐盟認證通過 鹽水環保車問世

歐盟認證通過 鹽水環保車問世

2014/09/03 06:00 張樂 編譯     地區:國外報導

  未來概念車,大多數只在實驗室跑一跑、或是車展上秀一秀,但一款今年三月出現在瑞士日內瓦車展上的超跑概念車獲得歐盟認證,能奔馳在歐洲公路上。更讓人訝異的是,它不加汽油、不充電,而是靠鹽水發電,200公升的鹽水能跑600公里,環保效能一級棒,2.8秒就能加速到100公里,吸晴力不輸麥拉倫跑車。

  兩側車門打開,有如大鵬展翅。後車廂打開來,兩個水箱外罩有如豎琴一般的完美線條。既然是跑車,設計一定謹守空氣動力原理,因此外觀線條極緻流線,堪稱工藝美學的極品。內裝更不用說,是經典中的經典。但如果只是看這些表象,您可就看不出它獨特之處。這款概念車號稱超跑,性能自然不輸超跑,擁有920匹馬力,最高時速達每小時217英里,2.8秒鐘內能從零加速到時速100公里。

  但是它既不用氫電池、鋰電池為動力,更不是油電混合。它的動力來自於鹽水,沒錯,就是摻了鹽巴的水,只是配方比例外人不得而知。鹽水電池的原理是國中物理課學過:電解質流動能產生電荷,鹽水在兩個水箱之間的薄膜流動時能產生電荷,電荷被收進龐大的電容器裡,200公升的鹽水產生的電力能跑600公里,非常環保,這一點絕非超級跑車所能匹敵的。因此歐盟批准它在歐洲公路上奔馳,不久的將來將能看到它起飛掠而過的身影。

2014年9月2日 星期二

荷蘭開發植物發電技術








CNBC新聞網
站報導,再生能源產業繼太陽能、潮汐能及風力發電後,近日將目標轉向植物發電。
由荷蘭新創業者Plant-e開發的植物發電技術能將草地、植物、水田及溼地變身天然電池。
荷蘭瓦赫寧恩大學(Wageningen University)環境科技實驗室近10年來持續研發
植物發電技術,而在近日將研發團隊獨立出來創辦了Plant-e,並實現活生生植物發電的願景。
Plant-e共同創辦人兼技術長史翠克(David Strik)表示:「研發這項技術的動機是希望
開發新的再生能源。目前全球發電量仍有多數仰賴非再生能源,而我們希望能讓沼澤成為
未來發電廠。」
史翠克表示,瓦赫寧恩大學之所以能孕育出這批研發人才,主要是因為該校學生來自世界各地。
他表示:「這些學生求知慾旺盛且胸懷大志,希望能盡一己之力讓世界更美好。」
Plant-e研發的技術是利用植物行光合作用時產生的有機物質進行發電。這類有機物質通常
留存在土壤中,隨著時間被細菌分解,並在分解過程中產生電子,而Plant-e研發的發電系
統能在這段過程中收集電子。
史翠克表示:「這項技術的基本原理就是讓土地變成電池。」
Plant-e執行長海爾德(Marjolein Helder)今年初參加TEDx演講時也現場展示如何利用
植物幫智慧型手機充電。她認為各城鎮隨處可見綠地,因此植物發電擁有龐大發展潛力。
海爾德表示:「這套發電系統可以設在圓環中央的安全島,因為安全島向來都有草皮覆蓋,
如此一來圓環周圍的路燈都能靠這套系統發電。」
除了圓環之外,她稱一般家庭屋頂都可以種植草皮並套用植物發電系統。

2014年9月1日 星期一

汙染多豬雞4倍 吃牛肉最不環保?

「全球暖化」、「極端氣候」已經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詞了,但多數人並不知道,其實全球暖化跟「吃牛肉」也有關係!美國耶魯大學和以色列科學研究院的最新研究指出,牛肉是最不環保的動物性蛋白質,因為牛的體型比較大,得吃更多飼料才能長肉,而且牛的消化系統,比豬或雞產生更多甲烷,牛糞還有替牧草施肥的肥料,也都會產生甲烷,助長溫室效應,因此環保團體呼籲,少吃牛肉,才是真正的愛地球。
大廚呈上肉質軟嫩的香煎牛排,讓人看了食指大動,但你絕對想不到,一塊普通的牛肉,跟由來已久的全球暖化,其實可是大有關聯;暴風雨、水災、乾旱、熱浪,溫室氣體造成全球暖化,所導致的極端氣候,正在讓人類自食惡果,而美國和以色列的最新研究,則再度證實,雞、豬、牛等五大類動物性蛋白質中,牛排放的溫室氣體比雞和豬多4倍,消耗水資源多11倍,使用土地面積更高了28倍,用10大卡飼料餵豬、餵雞,能長出1大卡的蛋白質,但養牛得花40大卡飼料,才能有相同效果,換言之,科學家認為養牛最不環保,對地球的危害也最大。
牛牛們一邊吃草,順便放個響屁,這個生理反應看似無害,但一起排放出的產物「甲烷」,就是造成地球暖化的元兇,威力比起二氧化碳還高出25倍以上,不僅如此,牛吃飽打個嗝,吃下去的食物在胃部反芻,最後排出的糞便,統統都會排放甲烷,甚至連種植牧草的肥料,也能產生甲烷、助長溫室效應。
蠻野心足協會創會理事長文魯彬:「要養一隻牛,它用的水、用其他的飼料,這是非常多,是跟魚啊、雞啊,其他的(肉類)比起來,那跟蔬菜比更不要講了。」
蔬食抗暖化聯盟發言人潘翰聲:「現在這個颱風的頻率跟強度都變高了,這就是溫室效應所帶來的後果,畜牧業所排放的溫室氣體的效應,跟這些大眾運輸,跟這個飛機所造成的(量),是等量齊觀的。」
不過是吃個牛肉,有這麼嚴重嗎?但科學數據告訴我們,光是畜牧業所排放的甲烷和二氧化碳,就佔了全球人類製造的18%,其中養牛又佔了9%,養一頭牛一年所排出的溫室氣體量,幾乎等於一輛車跑上7萬公里,所排出的二氧化碳,所以當你大快朵頤的同時,副作用也正慢慢顯現。
蔬食抗暖化聯盟發言人潘翰聲:「所以有人計算過,如果你吃一個美國牛肉做的漢堡,它等於吃掉6平方公尺雨林的面積,因為雨林會被砍下來種豆子,然後豆子再拿去餵牛。」
為了開闢牧場,或種植養牛的飼料,大片熱帶雨林被夷為平地,為了進口牛肉,靠飛機運送製造的碳排放,也是加重暖化的兇手,因此環保團體呼籲少吃牛肉,才是愛地球的具體展現。
蠻野心足協會創會理事長文魯彬:「國際貿易(碳排放)已經對氣候變遷,對溫室氣體的問題,是最大的影響,那我們台灣就是因為食品跟飲食都是依賴外國,(碳排放)越來越多。」
少吃牛肉,改吃其他肉品,或多吃蔬果,想減輕地球負擔,先從食物的選擇開始做起。

2014年8月29日 星期五

密大研發透明太陽能集光器!手機、窗戶發電不是夢

密大研發透明太陽能集光器!手機,窗戶發電不是夢



全文網址: http://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b739c092-d0c8-4694-8ecf-3489fbf49602#ixzz3CJsAXsMI MoneyDJ財經知識庫 
 

2014年8月28日 星期四

身體發電!16 歲少女發明神奇體熱電筒

身體發電!16 歲少女發明神奇體熱電筒


01
世界各地科學家都不斷研究各種充電方法,例如透過聲音及超聲波等去充電已經令人嘖嘖稱奇。不過有一位加拿大少女就更厲害,研發出只需靠體溫就能充電的電筒,如這種技術能應用在其他電子產品上,就真是不得了!
02
這個由 16 歲加拿大少女 Ann Makosinski 設計的神奇電筒,採用了空心鋁管設計,其發電原理是透過手中的熱力及鋁管內空氣的溫差,所產生的電熱效應從而製造電流,然後再驅動電燈泡。據稱使用這個電筒並不會受環境條件所影響,只要用手握住即會有源源不絕的燈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CCGUMkcbjg


2014年8月22日 星期五

本田要讓氫燃料電池車化身家用發電廠

日經新聞報導,日本車廠本田正積極研發如何將氫燃料電池車,作為家用電力供給來源之用途,有助未來達成氫能源社會的可能性。
氫燃料電池車被稱為是最具環保性的汽車,其電力供給藉由氫氣與氧氣作用產生,過程不會製造任何二氧化碳。
2013年4月,本田於日本福岡縣北九州市實行一項住家與汽車電力共享(Vehicle-to-Home)計畫,透過氫燃料電池車款FCX清晰度提供電力至模型住宅,研究其協助節省能源之效益。
FCX經由一條纜線連結汽車與房屋,即可提供足夠電力使屋內冷氣、電燈、電視及其他家電產品運作,期間只產生少許震動聲響,唯一副產品為排氣管滴下的水。

本田要讓氫燃料電池車化身家用發電廠

本田近年積極嘗試外部使用氫燃料電池車電力的可能性,目標讓每部氫燃料電池車成為一座小型發電廠。本田研發部門資深研究員岡部正德表示,本田希望能證明氫燃料電池車的獨特價值。
FCX儲存高壓氫氣,相當於在其171升的儲存槽內放置4.5萬升的氫氣。當儲存槽為滿載,可產生60千瓦小時之電力,約等同於一般家庭6天用電量。
電動車雖也可提供額外電力,但受限於電池技術,所提供電力,僅有供氫燃料電池車的三分之一。本田認為,氫燃料電池車提供電力之功能,可使用於夏季、冬季的用電高峰期,減少發電廠負載。
不過到目前為止,氫燃料電池車仍有許多難題待克服。其中,必須興建更多氫氣供給站,另外是價格部分,豐田將其預計明年4月上市的第一款氫燃料電池車價格訂為700萬日圓(6.8萬美元)。若要使氫燃料電池車普及化,則價格必須得進一步降低。

2014年8月19日 星期二

廢水能發電 日積極開發微生物燃料電池


新頭殼newtalk2014.08.19 柯昱安/台北報導

近年來,日本致力於開發再生能源,積極開發利用微生物分解汙水有機物來產生電力的「微生物燃料電池」。根據《日本產經新聞》今(19)日報導,東京大學計畫10月起於化學工廠內設置裝置,將廢水中富含的有機物作為燃料加以運用,讓廢水處理所需電力能夠自給自足,希望將其開發為實用的生質能源。

東京大學的實驗計畫,將利用廣泛存在於土壤的微生物「地桿菌(Geobacter)」,讓微生物在廉價的金屬電極表面繁殖,透過提高裝置密閉性來增加發電效率。預計今年10月份開始,他們將在化工廠設置處理1000公升(1立方公尺)廢水的微生物發電實驗設備,並希望處理過程中的80%所需電力,能夠自給自足。

東京大學預測,這項發電裝置的實用化,必須具備1天處理1000立方公尺廢水的能力,未來將會繼續透過實驗,來克服目前發電效率不高的問題,輸出功率也期望能達到1萬至2萬瓦,並計畫將於10年之內推向實用化。

東京工業大學也成功開發出效率較高的微生物發電系統,具體作法是於布滿碳奈米管的網子上繁殖麵包酵母,再讓酵母分解有機物產生電力。由於在布滿碳奈米管的網子上,微生物無法跑掉,發電效率也因此較先前提高約10倍。

透過淨化工廠汙水的過程來發電的微生物燃料電池,研究始於1970年代,但一直以來因為發電效率太低而未被普遍推廣。東京藥科大學渡邊一哉教授表示,在此之前,一直都是微生物領域的研究人員在負責研發,若能結合生物學、化學、電學等不同學科領域進行開發,生質能源才有機會實用化。

2014年7月29日 星期二

茶渣碳化 變成鋰電池負極材料

茶渣碳化 變成鋰電池負極材料

明道大學今天展示「茶渣碳化導電技術」,未來可應用於鋰電池負極材料,明道大學助理教授吳信達表示,研發這項技術可取代現行利用石化材料提煉「碳」的做法,不僅將農業廢棄物轉換成環保素材,達到減廢再生成效,也大幅降低百分之50的生產成本。
(張文祿報導)
明道大學材料與能源學系助理教授吳信達表示,當初他質疑「碳」可以取自大自然,為何非要從石化材料提煉轉變而來,因此突發奇想,改良木炭焙燒過程,用茶渣實驗創造出具導電性的「茶碳」,他指出,這項技術已進入產學合作,在「石墨化」之後應用於鋰電池負極材料、氫能燃料電池觸媒或復合碳雙極板,未來將繼續研究甘蔗渣、花生殼、稻桿等「碳化」導電技術,大幅提高農業廢棄物附加價值,也解決農業廢棄物處理的問題。
 吳信達進一步指出,石化材料提煉的導電碳材每公斤價格約12美元,農業廢棄物只要約6美元,因此極具推廣潛力。企業管理學系主任鍾健平表示,台灣每人年平均消費茶葉約1.8公斤,產生茶渣約4萬公噸,其中36%可以轉化成導電碳材,約可產生近億美元的產值。

2014年6月27日 星期五

氣化複循環 讓燃煤氣體再生利用


工業革命之後,人類對能源的需求倍增,但地球所蘊藏的能源有限,該如何做最大的利用,成了人類最大的課題,將利用過的能源回收再生是現在科學家努力的方向,現在台灣的工研院就已經研發出氣化複循環機組,能有效將燃煤所燒化的氣體作更有效的再生利用。
人類對經濟發展的渴望,無止盡探索地底蘊藏的能源,而該如何處理燃煤帶來的汙染?科技扮演重要的角色。
設置在高雄工業園區所進行研發的這套氣化複循環機組,更進一步的將燃煤推向乾淨煤的新紀元。
工研院能環所燃料應用研究室徐恆文主任:「乾淨煤主要是我們從固體的燃料,把它變成氣體的燃料,這時候因為我們是在高壓跟高溫的環境之下,現有的污染防治設備,它可以把它去除的非常好,一般我們效率來說,是傳統粉煤鍋爐效率來講是高於1/5到1/10的排放量,所以它是非常乾淨的一種燃料。」
簡單來說,氣化爐與傳統鍋爐最大的不同,在於氣化爐降低燃燒溫度,透過不完全燃燒讓煤粉與氧和水蒸汽產生反應,轉變成以一氧化碳,與氫氣為主的合成氣,過程中煤渣受眾力影響往下掉,其他的氣體則往上衝,進入冷卻塔,然後再經過一連串除塵、除硫的程序,產生乾淨的合成氣也就是乾淨的煤氣,最後就可以送進複循環機組中發電。
工研院能環所燃料應用研究室徐恆文主任:「它除了可以發電以外,它最大的特色可以把CO再轉化變成氫氣,這時候,氫氣我們就知道可以用來當燃料電池的燃料,那麼呢,CO跟氫其實也是非常好的化學原料。」
氣化煤的技術,在科學家的努力之下,也許在不遠的未來可以解決燃煤帶來的種污染,讓儲藏量還算豐富的煤礦為我們延續下一個百年繁華。(民視新聞 林致明、李奇樺 綜合報導)

2014年6月26日 星期四

廢冰再利用 節能3.6萬度

廢冰再利用 節能3.6萬度



中心空調系統及冰上樂園除濕空調箱的冰水源,不但不必再花錢將廢冰融化後排放,這項節能創意,每年還可減少小巨蛋約3.6萬度用電量,節省12萬元電費支出。連宏民說,以前處理廢冰的方式,是集中棄置在融冰槽,再經過溫度33至37℃的空調冷卻水塔冷卻水,將冰融化後,變成廢水排放,若以雨水都可以回收再利用的環保概念來看,這種作法不環保。
連宏民回收廢冰,沒有增加太多的設備成本,只是將融冰槽、馬達、輸送管這三樣東西結合起來,再增設幫浦和管線即可。他說,原理就是用回收的廢冰水,用來取代一般冷氣的壓縮機的功能。
小巨蛋冰上樂園是國際標準滑冰場,平日一天須進行4次「洗冰」,假日6次,每天可以刮除約1.2公噸、相當於一輛小轎車重量的廢棄薄冰。

小巨蛋冰上樂園的「洗冰車」,每天可以刮除約1.2公噸廢冰。
記者楊正海/攝影
台北小巨蛋營管主任吳俊佑說,小巨蛋去年獲得ISO50001認證,成為台灣第一家國際標準組織認證的,具能源管理系統的體育場館,這項創意發明功不可沒。連宏民出身基層水電工,大學讀電機工程系,退伍後,第一份工作是維修家電冷氣,15年前進入台北捷運公司機電維修部門,負責場站空調維護工作,7年前調派至小巨蛋,鑽研空調至少17年。
為何會想到利用廢冰省電?連宏民說,其實沒什麼秘訣,凡事簡單最好,他看見廢冰回收後,還要用熱水融化,很浪費,就開始想,如何用最簡單的原理及方法,解決這個問題。

2014年6月25日 星期三

魚菜共生 台科大頂樓變菜園

魚菜共生 台科大頂樓變菜園

【大紀元6月2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25日電)台科大引進「魚菜共生系統」,將魚類排泄物轉化成植栽成長所需養分,讓管院頂樓變成菜園,環保又節能。
台灣科技大學在教育部發展典範科技大學計畫支持下,開設「魚菜共生系統與環保生態」及「魚菜共生系統與環境實務」課程,透過動手實作,了解「魚菜共生系統」操作及體驗環保種菜樂趣,兩門課吸引上百位不同系所的學生選修。
台科大「魚菜共生系統」利用管院植被區養殖草魚、錦鯉魚,並將魚類產生的排泄物,經硝化菌等益菌分解轉化成氮後,透過水源循環到管院頂樓農場,灌溉成為植栽成長所需的養分,而水源經植栽根部吸收、過濾後,又成為乾淨的水,再導回魚塘,形成魚幫菜、菜幫魚的循環系統。
修課學生、台科大應用外語系學生董伊琳,過去從沒接觸過農耕,這次從建置種植作物的植栽管、照料菜苗到防止鳥類採食及蟲害的保護網,都由組員親手打造,一開始覺得要用電鋸、釘槍做木工很難,現在看到自己親手做出來,很有成就感。
台科大電機工程系學生林慰翰也說,第一次聽到魚菜共生覺得很新奇,魚和菜怎麼能湊在一起,更形成共生關係,但經過課程,對魚菜共生才有完整認識,更透過實作了解許多生態及農耕知識。
台灣科技大學校長廖慶榮表示,台科大鼓勵學生動手實作、發揮創意,這次引進環保節能的新農耕法「魚菜共生系統」,將頂樓打造成有機農場,在頂樓能看到番茄、玉米、青椒等各種蔬果結實累累,期待未來能將這套系統推廣到其他學校。

2014年6月4日 星期三

寧茂交流馬達變頻器 省電

寧茂企業為國內知名交流馬達變頻器製造廠,提供客戶高效率、低成本的整合系統,節能省電績效卓著,系列產品取得CE、EMC、EMI、UL認證,符合歐盟、北美安全規範,為客戶的安全做把關。產品採綠色設計、符合環保認證,深耕潔淨能源領域,為全國工業界樹立標竿典範,也獲頒工業界最高榮耀「工業精銳獎」。
寧茂公司總經理林家暄表示,馬達用電約占工業總用電的70%,馬達能源效率成為政府與產業界必須正視的課題,在需要的時候提供適當的能源,才能真正有效的節能。以橡塑膠加工機械為例,應用變頻器控制,可節省電能25%~65%,以目前全台約5萬台30KW的射出機,以節能率33%來計算,每年約節省一座谷關水庫的發電量-5億度/年;另外,以泵浦的使用來說,約占全球耗電量20%,使用變頻驅動之泵浦系統可以節約30%~50%之耗能,當應用於空壓機時,則可節省電能20%~45%,應用於空調系統,則節省電能20%~50%,在各個產業的應用,電力的節省均有相當顯著的成果。
為因應產業需求,寧茂引進日本高階節能系統,與國際技術領導廠商TOYO DENKI合作,TOYO DENKI產品素以功能強、技術自主、控制性能出色著稱,在導入開創性新技術與合作開發後,寧茂將把取得的技術在台灣扎根,結合寧茂本身的專業應用與市場化能力,提供客戶更質優的產品與快捷迅速的服務。
該公司為能卓越精進,扎根台灣、布局全球,近期更是研究發展出「R-Rider(智慧型健身發電控制系統)」,將能源回收(Energy Harvest)系統導入至健身器材如:健身腳踏車、跑步機、橢圓滑步機等,藉由人力踩踏所產生的動能,將能量轉換為電力輸出,除了可提供健身器材使用外,亦可將多餘電力回送市電網絡,可降低整體用電量。

2014年4月15日 星期二

美海軍用海水研發出新燃料:欲擺脫石油依賴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北美新浪) 2014-04-11 10:31:11


美海軍用海水研發出新燃料:欲擺脫石油依賴



新浪科技訊 據國外媒體9日報導,美國海軍開發出一種用海水生一種新燃料的方式,這可能會改變我們生燃料的方法,這樣,戰艦可以連續航海數年,而不需要依靠加油船加油或返回母港加油。


美國海軍科學家歷時多年用海水研發新燃料,現已在第一項試驗中用這種“改變遊戲規則”的燃料為一架無線電遙控飛機提供動力。一種液態烴燃料的開發被稱讚為“改變了遊戲規則”,因為它讓戰艦可以留在海上更長時間。



美國擁有一支由15艘軍用油輪。只有航空母艦和一些潛艇配有核動力推進系統。其他所有船只必須暫停日常作業,拿出幾小時時間,和軍用油輪並行加油。這是一種難度很大的操作,尤其在惡劣天氣的情況下。


美國海軍的最終目標是完全擺脫對石油的依賴,這將意味美國海軍不再受缺油或油價大起大落造成的影響。用這些技術製造的噴氣燃料的預計成本在每加侖3到6美元之間。由於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和合作伙伴,這個方法可能在接下來7到10年間存在巨大商業潛力。美國海軍,對偏遠陸地可用燃料的研究將是研發未來海洋可用燃料的第一步。


海軍中將菲利普-卡洛姆稱:“這對我們來是個巨大轉折。我們正處在頗具挑戰性的時期,我們必須考慮一些創新方法,然后在我們如何製造能量、我們如何評價能量以及我們如何消耗能量上進行研究,畢竟石油預計只夠人類再使用60年。從根本上,我們要像對待空氣一樣對待能量。空氣是一種一直在那裏同時我們不必對它過多擔心的東西。但事實上,我們必須擔心它。”


他們希望這種燃料可為船只和飛機提供動力,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的專家,用這項技術製造的噴氣燃料的預計成本在每加侖3到6美元之間。他們已用通過海水製造的燃料讓一架模型飛機飛上天空。


歷時近10年致力於這個項目的研究化學家希瑟-威勞爾博士:“我們第一次能研發一項同時從海水中得到二氧化碳和氫氣的技術。這是一個重大突破。這種燃料在外貌或氣味上都很不同。”目前,他們已經證明它能發揮作用,下一步將以工業規模生這種燃料。


但在此之前,專家想和幾所大學合作,提高他們從海水中獲得的二氧化碳和氫氣的量。威勞爾:“我們驗證了這種燃料的可行性。我們想提高這個過程的效率。”


卡洛姆顯得有些興奮,他表示:“對我們海軍軍人來,擺在我們面前的有各種很不尋常的挑戰。我們不一定要為得到燃料建一座加油站,我們的加油站就是一艘補給船。研發一項類似於用海水製造燃料、改變遊戲規則的技術會顛覆我們以前用過的許多方法。一個至關重要的好處是這種燃料可用於安裝在船只和飛機上相同的發動機。如果你不想重新製造每艘船、每種發動機和每架飛機,就需要使用這種在外貌和氣味上跟任何石油燃料都相同的燃料替代品。”


缺點只有一個。研究人員警告,還需至少10年,美國戰艦才能在海上自行生它們所需的燃料。(孝文)

2014年3月26日 星期三

能源管理系統


Schneider施耐德電機昨(26)日在台北華山文創園區舉辦能源管理產品體驗會,會中展示旗下多項能源管理技術,如已有不少業者推出的APP智慧裝置遙控居家電器系統,及智慧配電、太陽能車棚等產品技術,但客製化造價不低,動輒10萬元起跳;另外國內也有業者釷新動力推出售價僅6萬有找的小型風力發電機,積極向大自然開發乾淨能源。


聰明節電 太陽能 風力 卡位戰



風力發電機 即將飛上天

風力發電機即將飛入天空,使葉片更長,能接收到更強的風力,以產生更多的電力。美國空中替代能源公司 (Altaeros Energies)正準備在阿拉斯加推出第一套能夠商業運轉的空中風力發電渦輪。

這套新設備稱為「飄浮式空中渦輪 (BAT)」,是用許多個白色充滿氦氣的「甜甜圈」形氣球包圍一枚旋轉翼,可以飄到約300公尺的空中接收風力並產生電力,並經由旋轉翼上的電線將電力傳送到地面,足夠十幾個家庭使用。
美國政府對該公司提供130萬美元的補助來測試這項新設備,為期18個月。
另一馬卡尼電力 (Makani Power)公司也正在發展一種長翅膀的風力發電渦輪,能夠在天上繞圈子,不過在技術上還不夠完美。


全文網址: 風力發電機 即將飛上天 | 國際萬象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4/8565183.shtml#ixzz2x8LA6YVz
Power By udn.com 

2014年3月21日 星期五

不要懷疑! 造飛彈的也會做金爐

桃園縣政府環保局和中山科學研究院合作,運用高科技飛彈燃燒原理和技術,研發出燃燒更完全又可發電的第二代旋風噴射式環保金爐,今在平鎮市三崇宮公開發表,桃園縣環保局表示,選在清明節前夕發表,並請來平鎮市十大宮廟來觀摩,是希望能藉此推廣環保信仰的理念,也能同時保有傳統信仰燒金紙習俗,將燒金紙的 污染降到最低。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40321/364465/

2014年2月18日 星期二

廢水成柴油 高3生實驗奪工程獎

廢水成柴油 高3生實驗奪工程獎
屏東高工化工科高3學生范文陸花6個月時間,以養豬廢水養微藻做實驗,成功產製出生質能源柴油,這篇論文上月底參加台灣國際科學展覽會,獲工程學科一等獎。范文陸說,「以前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但是做實驗讓我找到未來想努力的方向。」
2014年台灣國際科學展覽會共有269件研究參賽,第一階段錄取110件,其中工程學科研究佔13件,最後只有7件獲得一等獎,范文陸奪得工程學科一等獎。
范文陸高2起跟著指導老師王美惠做實驗,他每天屏工下課後,就趕到大仁科技大學實驗室做實驗。「原本有3個同學跟我一起做,最後只剩我一個人,但我不想放棄。」王美惠指出,一年多下來范文陸幾乎沒有周末和寒暑假,對於實驗非常堅持。
范文陸以養豬廢水供給本土性微藻營養,白天讓微藻曬日光浴,順便也讓裝有太陽能板的蓄電池吸收太陽能,晚上在用蓄電池供LED燈電源,繼續讓微藻照光。經實驗,發現該液體與生質能源柴油成分相同,1萬噸汙水可讓汽車跑25公里,相當於1公升多的柴油。
王到台北參賽,范文陸印象最深刻的是「大家英文怎麼都那麼好!」他表示,許多跟自己年紀相同,或者年紀更小的參賽者,都說得一口流利英文,還可與國外選手交流,「但我英文不好,少了交流機會。」原本一等獎可代表台灣出國參加美國ISEF國際科展,但口試階段范文陸因英語能力關係,出國機會只能拱手讓給二等獎選手。但這也讓他開始想要認真讀英文。


全文網址: 廢水成柴油 高3生實驗奪工程獎 | 高屏離島 | 地方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8492710.shtml#ixzz2tmqF1HHh
Power By udn.com 

2014年2月14日 星期五

稻草也能變汽油 工研院技轉鼎唐

稻草也能變汽油 工
研院技轉鼎唐
生產生質能源不再需要與民爭食,現在廢棄的稻稈等農林廢棄物也能生產生質能源,工研院研發「近無碳損纖維素生質丁醇技術」,利用稻稈等農林廢棄物轉化成石油替代品,工研院將此技術移轉給新成立的鼎唐公司,希望比照當年台積電、聯電模式,成為台灣下一個明星產業。
能源局科長陳崇憲表示,這項生質丁醇生產技術突破了以往生質能源與民爭食的狀況,也幫農作廢棄物找到新的出路。看準生質丁醇在國際化學品原料及先進生質技術燃料市場的開發潛力,工研院將這項技術研以1億5000萬元技術移轉給鼎唐公司,未來以設廠生產結合技術授權的方式拓展國際市場,國外方面有瑞典公司表示興趣,國內則有台肥有意發展。
經濟部次長杜紫軍表示,這項生質丁醇生產技術是台灣新技術創業的代表,在世界各國只要有料源的地方都可以設廠生產,因此在全世界都有競爭力,鼎唐未來也會是一個有潛力的公司。
比照台積電模式,鼎唐是由工研院主管帶領20多位同仁出來創業的新公司,投資股東包括台肥、工研院創新工業技術研轉公司、國富綠景基金和啟航基金,第一階段募資1億7000萬元。工研院董事長蔡清彥表示,鼎唐是繼台積電之後,工研院最高職務主管帶頭出來創業,也是技術移轉金額最高的一次。
鼎唐執行長童遷祥表示,鼎唐的願景是成為台灣的「殼牌石油公司」,全世界只要有廢棄物的地方,就是鼎唐可以去建廠的地方。
【2014/02/14 聯合晚報】http://udn.com/


全文網址: 稻草也能變汽油 工研院技轉鼎唐 | 財經焦點 | 財經產業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8485541.shtml#ixzz2tJ7JFYtQ
Power By udn.com 

face